4月上旬柏树和杨树花粉逐渐进入结束期,另有其他散粉来袭
(健康时报记者 乔靖芳)“啊……嚏……”今年的过敏来势凶猛,不少人都开始打喷嚏,过敏了!导致过敏的到底是啥?据@气象北京微博,进入4月上旬,北京地区柏树和杨柳树花粉逐渐进入结束期,全市花粉浓度有所下……
(健康时报记者 乔靖芳)“啊……嚏……”今年的过敏来势凶猛,不少人都开始打喷嚏,过敏了!导致过敏的到底是啥?
据@气象北京微博,进入4月上旬,北京地区柏树和杨柳树花粉逐渐进入结束期,全市花粉浓度有所下降。但此时有银杏和以白蜡为代表的木犀科等植物处于散粉高峰期,4月中旬还有松科加入散粉大军,因此4月北京地区花粉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敏感人群还要注意防护。
据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杨琼梁等2015年发表在《中国农学通报》的《花粉过敏的研究进展》一文,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空气中花粉的飘散有2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是春季,在 2-5月份,以树类花粉为主,其中北方以杨属花粉为代表的耐寒树木花粉为主,中部和南部则以松属、构属、柳属、悬铃木属植物为致敏花粉的主要来源;第二个高峰是夏秋季,在7-11月份,以草类花粉为主。其中蒿属花粉是引起花粉过敏的最主要种类,其次为藜科、薇草、禾本科花粉。
《花粉过敏的研究进展》文章截图
中国南北气温变化很大,加之地理及海拔高度的影响,致敏花粉种类有较大的地区差别。《花粉过敏的研究进展》介绍:青岛东部与北部的主要致敏花粉种类春季以构属、悬铃木属为代表的木本花粉为主,夏秋季以蒿属、豚草为代表的草木花粉为主;重庆渝中地区,松属、构属、柏属为春季主要致敏花粉,而夏秋季以蒿属花粉占主导地位。
此外,该文章还提到:随着时间的增长和外来物种的入侵,同一地区的花粉种类也随之发生了一定变化。比较2006年与1986年的数据发现西安地区新增花粉25种,原有花粉消失了8种。
城市里过敏人群要比农村数量大,为什么?
不少人发现有这样一个现场,城市里过敏人群要比农村数量大,为什么?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辛嘉楠发表在《环境与健康》杂志的一篇《城市化家具花粉过敏症的机制研究进展》一文替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文章提及:环境的改变(交通污染,比如来自交通污染的臭氧、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最有可能是刺激花粉症发病的大气污染物;城市热岛效应,花粉的数量和致敏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部分城市绿地植物的选种和配置时未考虑花粉致敏植物的不利影响)、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比如免疫接种和抗生素的应用、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层住宅增多、空调的使用、户外锻炼时间延长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花粉症分布的这种“城乡差别”。
很多人反映“同样生活在城市,我以前春天都不过敏,但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就开始过敏了?”其实,跟天气也有很大关系,今年的沙尘或者大风等天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花粉播散。
“在花粉浓度最大的时期,建议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外出时佩戴口罩及防花粉眼镜(避免佩戴隐形眼镜);可用海盐水鼻腔清洗减少过敏原。”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治医师崔乐强调,日常居家要注意关窗,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或新风系统降低室内花粉浓度。可在出门之前在鼻腔里涂抹“花粉阻隔剂”以减少花粉颗粒的影响。除此之外,外出时可佩戴头巾,回家后立即更换外衣,以减少花粉的接触。如若怀疑有花粉过敏的可能,建议到变态反应专科就诊,远期可进行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