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对爸爸说他想换个妈妈!
简介:我的儿子对爸爸说他想换个妈妈!原标题:我的儿子对爸爸说他想换个妈妈! 有天晚上,我正在做晚饭,刚把菜切好,就听见二宝大哭起来。 原来是大宝抢了二宝的玩具,我出来做了调停工作,安慰好二宝。 过了一会儿,又听……原标题:我的儿子对爸爸说他想换个妈妈! 有天晚上,我正在做晚饭,刚把菜切好,就听见二宝大哭起来。 原来是大宝抢了二宝的玩具,我出来做了调停工作,安慰好二宝。 过了一会儿,又听见大宝大声尖叫起来,我火气冲天冲出去朝着大宝喊:妈妈正在做饭,你这么大了能不能哄着妹妹一起玩! 大宝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二宝也跟着哭了起来。 我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打了大宝的屁股,大宝哭得更厉害了。 两个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都吵着让我抱,锅里的菜也糊了。 那一瞬间,真的觉得心情跌落到了谷底,人生毫无盼望。 看着两个哭成一团的孩子,我也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晚上睡觉时,大宝吵着要等爸爸回来睡,我没好气地命令他:爸爸回来得晚,你先睡,你再不睡,我打你屁股!! 大宝听了,撇着嘴像是要哭出来,翻了个身背对着我。 这时老公回来了,大宝一骨碌跑下床扑进了老公怀里。 大宝睡着后,老公悄悄对我说:你知道儿子刚才对我说什么吗? 他说:他想换个妈妈,让我再帮他买个妈妈。 我听了,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静下心来想一想:我当时在厨房,又没看到哥哥打妹妹,怎么就肯定是哥哥惹妹妹哭呢,也有可能是妹妹一直抢哥哥玩具惹怒哥哥呢! 其实,当时,饭可以晚一点再做,晚一点再吃,安抚好两个孩子是最重要的。 我对大宝的态度实在恶劣,完全忘记了他还是一个不到四岁的孩子。
面对这样的妈妈,如果,换作我,估计我也会想要换个妈妈吧! 记得明星袁咏仪上综艺节目的时候,也提到过她的孩子也曾对爸爸说想要换个妈妈! 因为妈妈爱吼爱叫,妈妈整天都是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而且所有的一切都要按照妈妈说的来做。 换个角度来想一想,如果我是大宝,我也不喜欢我这样的妈妈。 黑夜中,借着窗外路灯透过来的微光,看着儿子的睡颜,我不禁亲了他一下。 做妈妈越久,越发现,最需要打败的敌人就是:愧疚。知道自己错了还远远不够,接下来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 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即使我有很多的失败,也多次被孩子说:妈妈,你不是说你不大声说话了吗?你不是说你不打我屁股了吗? 我要谢谢我的孩子让我常常能够反省自己。 虽然现实生活中能够让人崩溃的原因很多,但学习做好的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 以下几点分享,希望对宝爸宝妈们有帮助: 1好父母不必做好保姆,应当看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大于生理需要。 仔细想来,很多时候,我只关注到今天的衣服要洗,明天孩子还要换; 孩子的鞋要刷,趁有太阳快点晒干; 中午要做好吃的大餐,让孩子好好吃一顿…… 却忽略了:孩子可能并不在意同一件衣服连着穿两天,也不在意小白鞋上脏一点点,更不会计较今天做的饭是不是色香味俱全。 孩子在意的是:他拿着刚画好的图画拿给我看时,我可以停下手里的家务活,认真地看,真诚地欣赏,由衷地夸赞和鼓励。 而不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嗯一声,就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在意的是:当妹妹的哭声响起时,我能先安抚妹妹,再细细询问两个孩子,让他们都有发言权。 而不是看到暴哭的妹妹,就断言一定是哥哥欺负妹妹,不给哥哥说话的机会。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同样,敷衍了事和带着怒气的回应,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想起来以前看到过的一个小故事:在联络需要靠信件的年代,两个年轻人相爱了,他们每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收到对方的来信。 有一天,年轻人对女友说:我今天要到你所在的城市出差,我们就能见面了。 没想到女友对他说:我今天回去还要看你寄给我的信,不好意思,今天不能和你见面了。 这位女友如果真实存在,那她肯定是傻。 同样的道理,我打着妈妈的旗号,却只顾做着保姆的事业,和孩子缺乏情感交流,自以为是的以孩子整洁干净的服装和每天不重样的饭菜为傲,那我肯定也是傻。 教育家尹健莉老师说:仅有血缘是不够的,父母和儿童之间的感情,必须要有相处时间和频次。 如果我想陪孩子,作为成人,我可以想出很多办法,也可以制造很多机会。 否则,我只是一个虚假的妈妈罢了。 2好父母不必追求完美,应当先做自己,然后再做父母。 01不要忘记自己的喜好。 做父母的,要工作,还要带孩子,很多时间都不属于自己。 大概从去年开始,我在客厅,厨房和卧室都放了鲜花,虽然后来因为孩子们调皮扯掉花瓣,我还是买了可以以假乱真又好打理的假花来代替。 不管我是在客厅工作,孩子硬要坐在我的腿上,是在厨房做饭,孩子缠着要我抱抱,还是在卧室整理凌乱的床铺时,我都会望上一眼,也提醒我自己:生活还是有很多美好的。
在二宝快要出生的最后一个月,我重拾学生时期的爱好:开始画画,写文章。 画的画也被人购买,虽然价格不高,对我却是一种肯定。 写的童话被买断版权,育儿文章和婚姻故事文也多次被一些公众号选中。 02做父母,我只做六十分。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提出了“good enough mother"(足够好的妈妈)的概念。(国内心理学家曾奇峰将其更加确切地翻译为“60妈妈”)。 意思是说:能够给孩子提供基本保证和照料的妈妈就是足够好的妈妈。 温尼科特说: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在费尽心力照顾孩子时,不但婚姻和自我成就不翼而飞,孩子也变得要求更多、更不易满足。 而60分的父母,无论是培养孩子,还是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又或是塑造好的亲子关系,都是一个刚刚好的状态。 做父母不必追求完美,只做六十分已足够。 外国有句谚语说:happy wife,happy life,意思是说妻子开心,生活美好。同样,Happy parents,happy children。
父母过的好不好,我们的孩子最清楚。 当父母不苛求自己必须完美时,自然也不会为难孩子。 当父母学会放松自己的时候,孩子心中的焦虑也会消退。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说得好:所谓60分父母,就是看见孩子,及时回应孩子。同时界限清晰的不去越俎代庖控制孩子,给孩子自由完整体验的空间。 做60分父母,剩下的40分,留给自己,为自己的生活留下空间,为孩子的成长留下空间。 3好父母善用幽默感,转化情绪。 记得有一次,老公出门好长时间才回来,他回来以后,我对他说:我需要你帮我充充电。 老公马上张开怀抱抱紧了我。 两个孩子扑上来也要爸爸抱。 我们四个就一起在沙发上嬉闹起来。 从那以后,无论是我察觉到孩子还是老公情绪低落,我都会敞开我的怀抱对他们说:来,让我给你充充电。 孩子的反应常常是笑着扑到我怀里。 老公也常常以拥抱来回应我。 幽默感是生活的润滑剂,我们彼此的疲累需要转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不指责也不埋怨。 有时候,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孩子长大后,可能不太记得父母有没有把地板擦得一尘不染,也不太记得衣服有没有折叠整齐。 但他一定会记得:打开门,回到家,那两个温暖的怀抱永远为他敞开,愿意听他说,理解他,接纳他。 作家刘娜说过这样一段话:好妈妈,从不把奉献和牺牲挂在嘴上,而是把阳光和美好佩在身上,让被她能量辐射的孩子,明媚健康地走在路上。
好父母,不是靠遵行一成不变的标准,而是凭着不断成长和追求改变的心,和孩子一起迈向新的每一天! 本文来自微信号:雪球妈妈(snowballmom),陪娃一起长大的80后妈妈。
声明:家庭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