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你的皮肤更健康,这几种运动就能搞定
运动有益于心脏、肺和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这已经算不上新闻了。这里给出的是运动的另一个理由:定期运动是保持皮肤健康的秘诀之一。“我们常关注体育活动给心血管带来的好处,这些好处确实非常重要。但是,促进循……
运动有益于心脏、肺和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这已经算不上新闻了。
这里给出的是运动的另一个理由:定期运动是保持皮肤健康的秘诀之一。
“我们常关注体育活动给心血管带来的好处,这些好处确实非常重要。但是,促进循环健康的任何因素也都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健康和活力。”《皮肤简易美容:妇女皮肤终生健康和光彩动人指南》一书的作者,西奈山医学院皮肤病学副教授、皮肤科医生艾伦(Ellen Marmur)博士说。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果患有痤疮、酒糟鼻或牛皮癣这样的皮肤疾病,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皮肤。
但是,不要让皮肤问题妨碍运动,原因如下。
运动可以增加血液流量,从而有助于滋养皮肤细胞,让皮肤细胞充满活力。
“血液把氧和营养素带到全身的各个功能单元,包括皮肤。”艾伦说。
除了供氧,血流还帮助从功能单元中带走代谢废物,包括自由基。与某些观点相反,运动并不能帮助皮肤解毒。中和毒素主要由肝脏负责。
“但是,运动可促进血液流动,有助于将体内的细胞碎片排出”,艾伦说。“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成体内清洗皮肤。”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运动还可以减轻压力。
“而且,通过减轻压力,因压力而加重的某些疾病可以有所改善。”辛辛那提大学运动皮肤病诊所副教授和主任布瑞恩(Brian B.Adams)博士说。
研究人员仍在探索压力与皮肤间的关系,已有研究显示,应激激素能影响皮肤中的皮脂腺生成油性物质。
定期运动有助于肌肉健壮。皮肤科医生说,这对皮肤没有直接影响。但肌肉更结实会让人整体看上去气色不错。
皮肤保健锻炼
尽管运动有很多好处,但也会给皮肤带来风险。所幸保护皮肤并不是件难事。
日光暴晒
“户外运动的主要风险是日光暴晒。”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皮肤病学助理教授艾普丽尔(April Armstrong)博士说。
晒伤可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并可使皮肤快速老化,从而抵消了皮肤从运动中获得的好处。
最佳建议是,避免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日照强烈时进行户外运动。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果需要在日照强烈的时间段运动,应该涂防晒霜。
“许多锻炼者不喜欢涂防晒霜,因为出汗时防晒霜会流到眼睛里,引起刺痛”,艾普丽尔说。
“现在已经有了新型 pH 值平衡型防晒霜,不会让眼睛刺痛。”如果是天生的油性皮肤或有痤疮,可以选择凝胶型或无油型产品或最新研发的标记有 SPF 防护的粉质产品。
但是,不要单纯依赖防晒霜保护皮肤。
“出汗可以冲走涂的防晒霜,而且有证据表明,出汗实际上可增加晒伤几率”, 布瑞恩说。
“运动出汗后,防晒霜吸收的紫外线比不出汗时少 40%,这就是产生晒伤的原因。”为了加强对皮肤的保护,应该穿着尽可能遮盖更多皮肤的衣服,可能的话戴上帽子以遮住。
皮肤发炎
活动期间可能发生的另一个皮肤问题是皮肤发炎。皮肤发炎后可引起皮疹。
对易患痤疮的人来说,紧身运动服引起的皮肤刺激反应和出汗增多都会导致一种类型的痤疮,人们很贴切地称之为机械性痤疮。
“预防痤疮的两个关键因素是,穿速干服装(如胸罩和帽子),保持皮肤干燥、清爽,运动后马上洗澡。”布瑞恩说。
穿着宽松运动服也会有所帮助。运动前确保皮肤清洁,以防止毛孔堵塞进而引起痤疮。运动时要避免使用化妆品。
淋浴后要涂缓解疼痛的润肤膏或润肤粉,这有助于防止发生皮肤刺激反应。
一、运动相关性皮肤损害的治疗方法
一些其他的皮肤疾病也可因体育活动而加重,包括酒糟鼻、湿疹和牛皮癣。
皮肤科医生认为,这些疾病不是不运动的理由。运动的好处超过可能带来的任何暂时性问题。
而且,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防止运动时皮肤问题发作。
二、酒糟鼻患者该如何运动?
对酒糟鼻患者来说,伴随运动而来的体温升高和皮肤发红可引起疾病发作。
皮肤科医生认为,最好是在凉爽的环境中运动。
“最佳选择之一是游泳。即便出现体温升高,水也能使皮肤保持凉爽。”艾伦说。
但是,游泳后要确保皮肤湿润,因为水中的氯有干燥作用。
在有空调的商场里快走或等到晚上凉爽时到室外慢跑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运动时确实累得面红耳赤或感到过热,可在运动后立即冷敷皮肤的问题部位。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发病时运动会导致病情加重。”佛罗里达州珊瑚角市的私人开业皮肤科医生安德莉亚说。
三、湿疹或牛皮癣患者该如何运动?
湿疹或牛皮癣患者在剧烈活动后也会出现疾病发作。
通常由汗水中的盐分所引起。要特别注意保持双臂、双腿和皮肤皱褶部位(如腋下和腹股沟)湿润。
若有可能,要在凉爽环境中运动,以便减少出汗以及对运动后淋浴的需求。
洗澡太多可引起皮肤干燥,加重湿疹和牛皮癣。
“体育活动无疑会带来风险,但是,我们鼓励所有牛皮癣和湿疹患者参加运动,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艾普丽尔说。
她补充道,尽管偶尔会引起疾病发作,但是,从长远来说,许多患者的病情将会有所改善。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