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名新生儿爆发可怕肺炎 年前超凶病毒 6类宝宝最易中招
简介:14名新生儿爆发可怕肺炎 年前超凶病毒 6类宝宝最易中招原标题:14名新生儿爆发可怕肺炎,年前超凶病毒,6类宝宝最易中招 眼瞅就要过年了,本应该是一片欢声笑语迎接新年。 可是昨天看到了一则新闻,顿感难过:……原标题:14名新生儿爆发可怕肺炎,年前超凶病毒,6类宝宝最易中招 眼瞅就要过年了,本应该是一片欢声笑语迎接新年。 可是昨天看到了一则新闻,顿感难过:沈阳一月子会所14名新生儿确诊肺炎,其中部分重症患儿使用呼吸机抢救。来源:封面新闻 看完新闻视频后,小编的愤怒值更是一下子飙升到了顶点。 据孩子家长讲述:这家月子会所不但隐瞒孩子病情,管理还不规范,导致孩子病情被耽误。 来源:腾讯视频 因为无良会所的乱操作,让娃进了ICU!可怜了这些新出生的宝宝们。 之前说过,新生儿由于免疫相对不完善,一旦接触病原体,被感染的风险会更大。 像视频中的月子中心,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这么多婴儿近距离躺在一起,交叉感染风险无疑又增加了许多。 悲愤的同时,小编也关注到了这次肺炎的感染源。 据沈阳市疾控中心初步判断,部分孩子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不属于传染病范畴。 那合胞病毒有多可怕呢?它可是儿童重症肺炎的第一致病原! 而且它早期和感冒很像,延误治疗可能引起很多疾病,像支气管炎、肺炎可能都与TA有关!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既然如此,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什么特点?新手爸妈应该如何及时发现?怎样治疗? 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 1 重可致死!这种病毒5大特点你必须知道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 因为它和呼吸道感染有关,并能把感染的细胞融合起来,所以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TA有以下几个作案特点: ①杀伤力强,重可致死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肺炎、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3亿多2岁以下的儿童因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而患上呼吸道疾病,其中病死人数高达250万人。 ②6类人群最易中招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欺软怕硬的“好手”,专挑体质弱的人群下手,小编帮你们盘点了一下: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③传染性强 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说是病毒界的“金刚不坏之身”了,可以在各处物体表面以及未清洗的手部表面存活几个小时! 它“喜欢”人群密集的地方,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及密切接触。 可以说,打个喷嚏就能传染。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④会再次感染 孩子防御力弱,治愈后产生的抗体免疫保护时间短,因此可能反复感染。 ⑤没有疫苗 病毒有A、B两个亚型,每个亚型里面根据基因型又分为不同的病毒株,而且每年的优势病毒株还不停轮换。 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发出疫苗。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那如果娃感染了这种病毒,爸妈该如何第一时间判断呢?小编教你几招。 2 感冒or合胞病毒感染?3招判断 轻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及感染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因此很容易延误治疗,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广州一家医院的ICU一周内就接收了6个孩子,其中几个孩子,还因为呼吸衰竭上了呼吸机! 罪魁祸首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新闻来源:安徽网
新闻来源:广东台触电新闻 那家长该如何分辨是感冒,还是病毒感染呢? 在这里教你3个简单又好用的办法 ①看周期 呼吸道合胞病毒比感冒感染的病程周期长,治疗周期一般是10~14天,感冒治疗周期一般5~7天。 ②看症状 感冒以发热、干咳无痰、咽喉痛为主要症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症状虽然和感冒很相似,但是比感冒要严重得多。 小编这里准备了一张合胞病毒的“入侵路线图”爸妈可以通过这张路线图,对照娃的症状,进行判断: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总结:如果孩子感冒3到5天都没有好,咳嗽逐渐加重,影响进食甚至出现了喘息,就要考虑宝宝被呼吸道合胞病毒盯上了。 ③ 做病毒核酸检测 当家长不确定孩子是否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时,可以去做一个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物多为鼻部分泌物,15-30分钟出结果。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确定中招后该做怎么做呢? 让小编手把手教你分情况应对! 3 不可小看!出现4种症状,火速送医 其实这种病毒有点“看娃下菜”,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情况7-12天左右就会开始恢复。 只要孩子的免疫功能发育比较正常,且呼吸道症状不重,不影响进食,就可以做对娃进行轻症护理: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但遇见这4种情况就另当别论了,一定要火速送医! ①呼吸困难,鼻孔张开使劲呼吸,肋骨或胸廓下方肌肉向内凹陷,呼吸频率大于60次/分。 ②发热>38.5℃,而且还会出现反复发烧。 ③孩子精神状态差,如烦躁情绪,拒奶;或者吃奶的欲望尚可,但由于频繁的呛奶吐奶,喂养量下降一半以上。 ④有脱水表现,哭时无泪口干、6小时尿布内无尿或少尿、皮肤干燥。 最后,说了这么多,预防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份预防指南快查收!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声明:家庭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