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生打卡实录!老母亲表示已累瘫
作者 | 安语时放寒假了,父母本以为终于可以逃脱学习的牢笼。谁知寒假才过半,老母亲已经在崩溃边缘:五六个学习打卡群,每天都等着老母亲上供和翻牌子。要说当今最折磨老母亲身心的,一个是作业辅导,另一个非……
放寒假了,父母本以为终于可以逃脱学习的牢笼。 谁知寒假才过半,老母亲已经在崩溃边缘: 五六个学习打卡群,每天都等着老母亲上供和翻牌子。 要说当今最折磨老母亲身心的,一个是作业辅导,另一个非打卡莫属! 打卡是圣旨,老母亲就是大丫鬟。 哪个老母亲的一年365天,不是被打卡支配和使唤的呢? 打卡成负累,老母亲被支配 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打卡这件事,把孩子跟教育老母亲捆绑得死死滴! 虽然老母亲退出朋友圈许久,但朋友圈打卡却如火如荼。 校内校外打卡双管其下:校内老师盯得紧,校外老师一个比一个鸡血。 打卡内容也全面开花:语数外学习、乐器打卡是常规操作,跳绳打卡、眼保健操打卡、坐姿打卡百花齐放。 一个娃要是一天不打三五六七八个卡,好像就成了废柴一个。
只要是个小朋友,就难逃被打卡支配的宿命。 老板的儿子3岁就开始了打卡生涯。 我:幼儿园小班能打什么卡? 她:花样可多了。每天涂色、认字、亲子阅读、背三字经、刷牙,都能打卡。
小学生更是每天打卡的重点“哀嚎区”。 打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练字帖、做家务、背古诗、写读书笔记等校内打卡,以及网课、乐器、舞蹈、美术、编程等校外打卡。 学习是属于孩子的,可陪读是属于老母亲的。 别看老母亲晒打卡很轻松,实则受得都是内伤。 “打卡四大金刚”——班级群打卡,课外班群打卡,朋友圈打卡,各APP打卡,随便一个拎出来就把老母亲掏空。 老师是唐僧,老母亲是孙猴子,打卡就像紧箍咒,老母亲不敢怒不敢言,更不敢到处蹦。 手机一会响一下,打开一看,又是各种群里老师在@所有人。
有时老母亲睡到半夜,突然惊醒,一身冷汗,赶紧摸手机:“今天孩子的卡打了没有?” 一看打了,拍拍胸口,心有余悸; 一看没打,大惊失色,抓心挠肝。 这时候,二胎家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工作量加倍,欲哭无泪。 打卡各种磨洋工,老母亲催出神经病 作业,能体现小孩的智商短板; 打卡,充分暴露人类幼崽的磨洋工本性。 小孩打卡就像成年人上班,早到的毕竟是少数,踩着点儿是正常操作。 早晨起来东搞西搞,大好的时间非要浪费到最后一秒。
老母亲夹在中间,就是老师催促的挡枪,小孩磨蹭的讨债精。 孩子卡没打,老师在群里疯狂@的却是老母亲。 “还没提交打卡的同学尽快提交!@所有人(的妈妈)” “快快快,老师在群里催打卡了!” “以下同学还没提交打卡:@某某某妈妈@某某某妈妈……” “快点吧,你真是把我急死了!” 有时我也是纳闷了: 学习本来是你们俩之间的事儿,怎么来回忙乎、受累不讨好的人成了我们老母亲?
压力之下,有的老母亲开始疯魔: 老娘才不管你什么状态,今天打不成卡就是失败。 一切以打卡为基准和圆点,其余的要求全是扯闲篇。 “妈,我想吃小笼包。” “先打卡,打完卡吃金子都行。” “妈,我想买个奥特曼。” “卡都不打,还好意思跟我提条件?” “妈……” “你还在磨磨蹭蹭个啥,全班就你没打卡!” 打卡给母子关系带来的威胁和震颤,绝不次于辅导作业。 辅导作业是肉身折磨,天天打卡是精神枷锁。 辅导作业是有时限的愤怒,而打卡是全天性的母爱刺激。 为了能让娃顺利打卡,老母亲可谓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又哄又威胁,又训斥又奖励,一天都在能说会道的紫薇和六亲不认的容嬷嬷间来回切换。 真的是,不提打卡眉开眼笑,一说打卡哭哭唧唧。
打卡说是锻炼孩子的自律,可到头来,磨练的全是老母亲的自律。 上哪儿说理去? 不打卡没希望,打了卡更绝望 打卡,不仅让老母亲疯魔,还改变了老母亲的相册。 孩子没打卡前,手机相册里全是自拍和娃的合影。 孩子开始打卡后,手机里全是各种作业图片和作业视频。 前几天,我要换一款手机,对价格犹豫不定,娃爹大手一挥说:买贵的,买贵的,贵的内存大,打卡拍照不怕卡! 说真的,这些年都没这么宠过我,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感觉不幸。 说实话,老母亲拍照打卡那么容易吗? 不能拍虚,不能有黑影,不能没把字拍全,更不能照片很好看但错字错题一大串…… 拍完后,还要选片、组合图、P图,加名字、加文字…… 老母亲老眼昏花地在眼花缭乱的相册里扒拉来扒拉去。 不瞒您说,
可是, 一顿操作猛如虎,照片发错更添堵。 老母亲再怎么谨慎,也有“大意失荆州”的时候。 有次我给娃拍照折腾了20分钟,各种找角度,各种往镜头外扒拉家里的零碎儿,各种怎么让家里看气来高大上,娃看起来积极向上。 刚把照片发群里我就后悔了:背景阳台上竟然晾着我的内衣。 这下,全班家长都知道我的款式与size了。而且2分钟已过,照片再也撤不回来了。 别人有“社死”(社会性死亡),打卡真的容易让老母亲“群死”。
自从天天打卡,老母亲成了摄影兼导演,娃成了演员。 上一秒被妈妈骂得哭哭咧咧,下一秒就要在妈妈的镜头里认真好学。 上一秒被妈妈揍得狼狈不堪,下一秒就要在乐器前露出享受的笑颜。 母子和谐是假象,摆拍是强项。 最可恨的是,有时赶上娃的状态好,钢琴弹起来一气呵成,老母亲举着相机一边走位,一边在镜头后露出慈母的微笑,手机突然黑屏,没有电了……
又一场母子大战后,11点多,娃终于沉沉睡去, 老母亲终于可以瘫在沙发上,点开群里的打卡,赏析一番。 可越看越心虚,越看越着急,越看后背越发凉。 别人家的娃一口气跳绳100个;自家的娃跳得像单腿鹤,一个个地蹦。 别人家的娃读起英文绘本异常流利;自家娃磕磕巴巴像个呆瓜,不及人家万一。 别人家的娃笔记工整,字迹漂亮,还用上了思维导图;自家娃笔记没写几行,还有错字,看上去一片苍凉,透着智商和态度的硬伤。 ……
别人家的娃是各种优秀,自己的娃是各种秀逗。 同样是鸡娃,别的父母稳稳当当,自己咋就成天慌里慌张。 老母亲在黑暗中开始头晕脑胀、后背发凉、坐立不安、悲愤交加…… 得,娃不打卡,老母亲睡不着。 娃打了卡,老母亲也许更睡不着了! 在此温馨提醒: 打卡虽然可以培养娃自律,可千万别过犹不及哦。 —— End —— 作者:安语时,家庭教育指导师,媒体专栏作者,理性与感性、优雅与邋遢完美结合体。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