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广东老人拉血2个月,只因肚里有个大瘤子!1件事就能揪出它
广东普宁67岁的张大伯,2个多月前突然发现大便发黑,有股血腥味儿,上腹部隐隐作痛,但没有其他症状。他以为没事,也没太在意。黑便的情况又持续了一段时间,上腹部疼痛有加重的趋势,他才到当地医院检查。这一……
广东普宁67岁的张大伯,2个多月前突然发现大便发黑,有股血腥味儿,上腹部隐隐作痛,但没有其他症状。他以为没事,也没太在意。
黑便的情况又持续了一段时间,上腹部疼痛有加重的趋势,他才到当地医院检查。
这一查可真不得了!
胃镜检查发现,他的胃里有个很大的肿瘤,还形成了溃疡。大便发黑正是这个肿瘤破裂出血导致的。
这可把张大伯吓坏了,他赶紧来到广州求医。
医生通过胃镜和CT检查发现,胃里的肿瘤直径足有十多厘米,像一个寄生在胃里的小西瓜。而现在,这个小西瓜已经熟透了,正在破溃出血。
医生用胃镜取了一点肿瘤组织,做了病理活检,最终的诊断是胃间质瘤。
(肿瘤在胃脾之间,周围血管丰富。医院供图)
好在,张大伯虽然多次出血、肿瘤还大,但医生评估认为,他的身体条件还可以,是有手术切除机会的。但他的体型较胖,传统的开腹手术需要很大的切口,恢复较慢,因此最终选择了微创手术。
手术中发现肿瘤很大,直径有10厘米,部分已经长出胃壁,和胰、脾的血管粘连。
胃间质瘤有很强的复发种植倾向,也就是说,万一破裂了,它就会像一个炸弹,在腹腔各个角落里“种”上这些脱落的“炸弹碎片”,继而长成更多的“小炸弹”。
因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就像是拆炸弹一样,小心翻动肿瘤、分离周围的血管,最终把肿瘤炸弹成功拆除。
(从张大伯肚子里取出的大肿瘤。医院供图)
目前,张大伯恢复得非常好,术后第2天就能下床行走了。
接下来,科普时间到了!
胃间质瘤准确的全称是胃肠道间质瘤,最常发生在胃和小肠里。这个病主要发生在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1]。
它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明确。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肿瘤,也就是说,它处于良性和恶性之间,有转化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更可怕的是,胃肠道间质瘤在早期、瘤子较小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即使随着瘤体的增大,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黑便、贫血等症状,但也和其他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等)没有明显的症状区别,这在诊断上会有一定难度。
很多患者通常在体检或其他手术时偶尔发现,是名副其实的“隐形杀手”。
建议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恶性贫血的人,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预防胃肠肿瘤的发生。
怎么预防呢?简单说,要记住4件事:
1.不吃霉变的食物;
2.不吸烟、饮酒;
3.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回到张大伯最初的症状——大便发黑。很多胃肠道疾病都会表现在大便上。拉完屎,回眸多看便便一眼,是极有必要的。
1.健康大便的样子
颜色和状态是这样的,自己看图吧,记得收藏哦~
2.提示存在健康隐患的大便
(1)颜色改变
(2)大便带血
(3)形状改变
这两种情况都是便秘哦。
这3种情形是腹泻了。
这组有味道的图片真的很有用,记得转发给你的闺蜜、爸妈、朋友哦,尤其别忘了家里那口子。
审稿专家:薛琪|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腹部外科主任
参考文献:
[1]张鹏,曾祥宇,蔡明,等. 原发胃肠间质瘤1027例诊治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38(11):1300-1304.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