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新增234例,新冠病毒在河北的隐匿传播,暴露了农村疫情防控的薄弱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作者:吴晔婷、吴靖、朱雪琦图片来源:东方IC1月2日,河北,新增1例确诊病例;1月3日,河北,新增4例确诊,13位无症状感染者;1月4日……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
作者:吴晔婷、吴靖、朱雪琦
图片来源:东方IC
1月2日,河北,新增1例确诊病例;
1月3日,河北,新增4例确诊,13位无症状感染者;
1月4日,河北,新增14例确诊,30位无症状感染者;
1月5日,河北,新增20例确诊,43位无症状感染者;
1月6日,河北,新增51例本土确诊,69位无症状感染者。
新年第一天,河北省本一切如常。
第二天,疫情却急转直下,短短5天内新增了234例新冠病毒感染者(除去部分无症状转归确诊病例)。
要知道,去年疫情在中国各地大规模扩散时,河北省一年才不过339个本地确诊病例。
01
河北告急
234例感染者勾勒出的地理范围之大,一时间,令人惊慌。
官方公布的病例行动轨迹可以窥见一二。确诊病例的轨迹从1110万人口的石家庄市扩大到739万人口的邢台市,石家庄市又处于中国铁路交通主干线上,连接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确诊病例遍布大型场所:医院、商场、集市、酒店等。
病例的活动聚集时间与发病时间相隔较长,足以说明此次疫情的隐匿传播时间之长,溯源难度加大,让包括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内的一些专家也坐不住了,“这不是多点散发,这是多点暴发的疫情。”
1月5日,出现聚集性疫情的石家庄的藁(gǎo)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被调整为高风险地区,成为全国现存唯一的高风险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18个确诊病例的住所所在地小果庄村,离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不过5公里左右,而国际机场通常是境外输入的主要来源。
有专家接受八点健闻采访时提出了担忧,进入冬季前,各地散发的中小规模发病案例都能找到明确、单一的传染源,都来源于输入病例或进口冷冻链、集装箱,“但近来情况更复杂了,除冷冻链外,其他环境物品如汽车配件、甚至垃圾中也有病毒检出。”
“这个村离机场这么近,我觉得最大的可能还是机场入境的人和物的管理有漏洞,”另一位专家提出了新的疑惑,他分析,可能入境检测有漏检情况,感染者有可能污染到了机场附近环境,“机场附近有没有做环境检测,我们都不知道,据我估计,机场候机楼周边的下水道废水都没有检测过。”
河北的疫情防控漏洞,也在此次疫情中暴露无遗。比如其中一个确诊病例,在1月2日从小果庄村出发,陪同出现症状的爱人直接去石家庄的河北省二院急诊科就诊,爱人当天确诊。按理说,作为密切接触者的他应当及时隔离在医院检测核酸,但爱人就诊完,他却从医院乘坐公交车回到了小果庄村,第二天才查出核酸阳性。
可能也因为很多城市经历过的惊魂时刻,此前和河北无关:疫情中后期既没发生过多点散发病例,也没中高风险地区提升过风险等级,更别提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从一些感染者的回忆和自述来看,当地人早早放松了警惕。
去年12月28日,200多公里外的北京城,正在被新冠病毒小范围突袭。一些街区临时升级为中风险地区,望京、东湖、机场三个有感染者的街道,在两天内完成了16万人的核酸检测。此时,北京城内人心惶惶,但似乎并未给北京以外的人带来什么影响。
这天,河北当地人黄玉(化名)照例去了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北路附近的某酒店参加婚礼,他是新郎的远房亲戚。参加婚礼的人,有的戴了口罩,有的没戴,也没人提起戴口罩这事,婚礼还是热热闹闹地进行着。没过几天,黄玉和另外4名参加婚礼的人,都中招了。
“疫情仍处于发展阶段。”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说,1月5日,他带队到达河北,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从第一波的武汉,第二波的吉林、黑龙江,第三波的北京新发地,第四波的新疆乌鲁木齐,第五波的大连,第六波的汕尾,第七波的青岛,到第八波的新疆喀什,新一波的多点暴发疫情似乎卷土重来。
战时状态在石家庄迅速拉响。继石家庄后,河北的张家口涿鹿县、定州市、邢台市等也先后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石家庄很快成为一座“空城”。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商场关闭、小区封闭,城市正在逐渐停摆。1月6日,石家庄正定机场取消进港航班31架次,取消出港航班33架次,取消量是前一天的4倍。一些准备离开当地、没有做核酸检测的外地人也在客运站、高铁站被临时拦截、劝返。
一家当地媒体用无人机从城市上空俯拍,镜头下曾经川流不息的城市中心空空如也。这样的情形,与去年武汉封城初期有几分相似。
空城之下,全员核酸检测连夜启动。1月6日,河北省卫健委6日紧急从外地抽调了1000名医务人员到石家庄市。这些医务人员要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在3-4天内完成所有人的核酸检测。截至6号下午5点,医务人员已累计采样200万人份,送检593757人,发现了7例阳性样本。
在隐匿传播已有一段时间的河北省一些城市,全员核酸检测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还在继续。未来几天或者十几天,还会有多少感染者被发现,还不得而知。但鉴于目前情况,甚至有受访专家认为,“大规模的传播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我估计至少有好几百个。”
02
新冠病毒的一次隐秘传播
2021年1月2日凌晨4时,一位来自石家庄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的61岁女性村民“自觉发冷、胸闷,伴有咳嗽、咳痰,自测体温38.7℃”,凌晨5时在家人陪同下,乘坐租用的车辆到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经过两次快检,核酸结果均为阳性,该村民当日确诊。
而这一次凌晨就诊,也终于揭开了新冠病毒在村庄内的隐秘传播,拉响了河北疫情的警报。随着筛查的进展,一个又一个病毒感染者“浮出水面”。
冯子健在1月5日的央视《新闻1+1》节目中称,目前发现,病毒不是本土病毒,仍然是境外输入病毒,很可能是欧洲输入。目前来看,石家庄病毒传播与邢台南宫高度同源,南宫市的病例与石家庄有流行病学联系,可能是一起病毒传播所致。当前病人数量仍在增加,说明病毒已经隐秘传播一段时间。
冯子健,图源:央视新闻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向八点健闻解释,所谓的隐秘传播,并不是说病毒本身发生了变化,其传播性、致病性与此前一致,只是说病毒在社区已经出现小范围传播时,没能被及早发现。
而从河北省这39例确诊病例的地区分布和流调轨迹来看,病毒也确实已经隐秘传播很久了。
首先,从结果来看,河北疫情已经出现了多点暴发的聚集性病例,39例病例分布于石家庄(33例)和邢台南宫(6例,南宫市是河北省辖县级市,邢台市代管)两市。1号病人所在的小果庄村,确诊病例最多,共计发现18个病例,刘家佐村、东桥寨村、北桥寨村、南桥寨村均位于小果庄村附近,同属于石家庄藁城区增村镇。这些村庄与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不足5公里。
石家庄藁城区增村镇上的几个村庄和邢台南宫市相距120公里,让两组疫情产生联系的是河北省儿童医院。12月25日清早,石家庄刘家佐村的一家人和邢台南宫的一家人都到过该医院,后均确诊。
邢台南宫的病例数较少,6例确诊病例中,4例与省儿童医院相关,且互为夫妻、兄弟、同事的关系,是一组聚集性病例。可以说,相对石家庄的疫情而言,邢台南宫尚处于病毒传播更早期的阶段。
省儿童医院的这一交汇,让病毒的传播至少能够回溯到12月25日。病毒从感染到发病之间,存在一个潜伏期。那这些确诊病例中,症状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从所有已公布的流调信息来看,最早的症状出现于12月23日,是小果庄村的一位66岁村民出现了咽痛症状。
大多数确诊病例在1月1日、2日出现发烧、头痛、胸闷、咳嗽等症状,更早一些的症状出现在12月28日(咽痛)、12月26日(发热)。
本次疫情首先暴发于农村,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像1号病例一样,在出现症状之初或发病当日,就去医院就诊,这也是病毒得以逃开医院的核酸检测、持续隐秘传播的重要原因。
“自行服药”、“诊所”,是本次流调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多位确诊病例曾在诊所输液三四天,而不是及时去医院就诊。其中1月4日确诊的重症病例自12月26日起就在小果庄村医务室就诊,输液四天,直至1月3日至藁城区人民医院就诊,才发现核酸检测呈阳性。
除了农村天然的防控弱点,气候原因以及病毒本身的特性,也在助长病毒的隐秘传播。
包括河北在内,最近确定的疫情中风险地区多集中于北方。冬天,这些高纬度的地区更为寒冷,室外温度多在零下十摄氏度之下。
去年1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谈及新疆喀什疫情溯源时曾表示,原来以为冷链可以作为病毒载体,但到了冬季,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时候,所有环境都是冷链。当作为病毒载体的物质多了,疫情防范的难度也就随之增大,因此想要防止冬季疫情的到来,既要防外面的人把病毒带进来,还要防外面的物把病毒带进来。
新冠病毒的另一个特点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具备极强的传染力,这就增强了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隐秘性。更为极端的案例是出现了11次核酸检测才最终确认阳性的病例。
汕头大学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向八点健闻分析,这类现象的原因在于新冠病毒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不在上呼吸道。上呼吸道检测出病毒只有3~5天的窗口期,错过这个窗口期,通过鼻咽拭子可能就无法检查到病毒。而根据现有文献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潜伏期可以长达一个月,病毒甚至会进入感染者的肠道。
病毒正是这样以不被察觉的方式悄然传播。常荣山也提示道,这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充分的流调形成补充。
病毒潜伏数日,疾病症状开始显现,而远郊的村民以为,疫情已然远离,偶尔光顾的也只会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然降临。彼时他们或自行服药,或去诊所输液。村民和乡村医生似乎被隔绝在了疫情防控体系之外,直到他们走进医院,遇到核酸检测。
而在此之前,人们的生活照常进行,孩子们上学读书、老人们每周两次参加村集体的活动、岁末年初走亲访友参加婚宴(6人参加过婚宴,其中1人4天内参加了3场婚宴),病毒也在隐秘而肆无忌惮地传播着。
03
农村,新冠病毒的下一个突破口?
本次疫情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人口密度较低的农村开始成为疫情的暴发地,然后才蔓延至城市。
从年初的武汉,年中的北京新发地,以及秋冬以来暴发的几次地方性疫情,一直以城市为中心。而农村,因为相对稀疏的人口密度,以及与外部世界不算频密的接触,曾一度得以幸免。
但本次河北疫情的暴发,打破了此前的幻象。农村已经成为新冠病毒一个可能的突破口,和防疫的薄弱环节。
1月6日,石家庄市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前的登记
吴尊友在去年12月的一次会议上曾说,疫情防控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第一时间发现病例,而早期病例若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自行购药或到私人诊所就诊,未能及时发现,疫情就可能会很快扩散。
这恰恰是农村疫情防控中最不利的因素:
一来对于农村的村民而言,有头疼脑热时,常规的选择不是去医院,而是自行服药,或就近到乡村卫生院、卫生室和诊所,找乡村医生诊治。
二来农村的诊所和医疗机构,具备新冠诊断和识别能力的极少。
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徐毓才告诉八点健闻,村民尤其是老年村民,不习惯到大医院去看病,认为冬天的感冒咳嗽都是小问题,习惯于到乡村卫生室和诊所就诊。而另一方面,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自然条件有限,乡村医生的防控意识也参差不齐,容易产生防控漏洞。
徐毓才也关注到了河北疫情中出现的诊所输液现象,“通常一两天不见效,就不应该继续输液了。”他告诉八点健闻,农村有一个习惯是,乡村诊所医生偏爱输液治疗(与收入相关),而在诊所输液时,个人防护很难做好。
于是,当病毒达到乡村,乡村卫生室和诊所反而成了一个病毒的中转站,更多的交叉感染在这里出现,加速了疫情的扩散。
因此,自农村而始的疫情容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如同本次河北疫情一样,当被发现时,已直接越过了疫情的早期阶段,进入多点暴发阶段。
眼下春节假期将至,农村地区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更容易引起疫情暴发。到那时,中国的疫情防控,将迎来自武汉疫情后最为严峻的考验。